生活中不乏漠視防火安全行為 提升防火安全意識需加強
時間:2017-11-23 閱讀:1276次來源:本站
“火患猛于虎 安全重于山”。近日,北京市朝陽區某住宅小區外,社區工作人員掛出紅色消防宣傳橫幅。
消防安全在公民心中“重量”怎樣?
記者在網上發起問卷調查。在來自20個省市的164份有效答卷中,97.56%的受訪者認為,公民消防安全意識需要加強。
公民平時會關注身邊的消防安全嗎?他們又會關注哪些方面?記者設置一道多選題。65.85%的受訪者表示會觀察緊急出口、消防設施位置;32.32%的受訪者會留意消防設施是否配備到位,完好可用;29.88%的受訪者會注意有無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等;26.22%的受訪者會觀察是否有人在做可能導致火災的危險行為。
記者發現,164名受訪者中,在家中準備滅火器等消防器材的并不多,僅有18.9%;在164名受訪者中,130人為有車族,在車里準備了滅火器的比例為79.23%。
記者選取10個生活中常見的消防安全隱患設置為多選題,結果顯示,曾在樓道里放自行車或堆雜物的為29.88%;清明節掃墓時曾在路邊或山地焚香燒紙的為23.78%;夏天到了,打火機、香水曾放在車里的為20.73%;使用小太陽、電磁爐、電熱毯等大功率電器過程中曾忘記關閉、長時間離開的為13.41%;住處安裝防盜柵欄、防盜網,未留逃生出口的為12.2%;使用蠟燭、燃氣等明火時曾中途離開的有10.37%。
當發現火災隱患時,公民會怎么做?在164名受訪者中,34.76%的受訪者選擇“一定舉報”;49.39%的受訪者選擇“視嚴重程度、有沒有時間、與自己相關度而決定是否舉報”;15.85%的受訪者認為“不關我的事”“舉報也沒用”。
應對火災知識水平參差不齊
普通居民日常是否“儲備”足夠的消防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
問卷結果顯示,平時主動了解消防安全相關知識、法律法規的人數與不主動了解的人數比例分別為50.6%和49.39%,基本持平。
網絡問卷調查顯示,居民了解“炒菜鍋著火”如何處置的人數最多,達到88.41%;了解電器著火,窗簾、床單著火如何處置的人數均超過答卷人數的一半;問卷結果顯示,居民對人身著火、車輛著火和酒精著火處置方法不熟悉。
身處大火中的公民是否知道如何逃生?記者設置了多個場景。答卷統計顯示,公民對樓宇、電影院中發生火災的逃生方式最為清楚,知曉如何逃生的人數分別達到79.88%和49.39%。而林區、草場、人員聚集的大型露天活動場所發生火災時,知道如何逃生的居民均未達到30%。
什么情況下,違反消防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會引發刑事責任?僅有1.83%的受訪者完全了解,37.8%的受訪者完全不了解,60.37%的受訪者了解一部分。
生活中不乏漠視防火安全行為
得知記者想要走訪存在消防隱患的社區,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業主蘇勇對記者說,“來我們小區看看”。
蘇勇帶記者走進小區的一幢樓,沿樓梯向地下一層走去。地下一層散發著潮濕發霉的味道,很多地方沒有照明。
蘇勇告訴記者,地下一層是物業租給業主使用的隔斷儲藏間,總面積與地面上的建筑面積一致。記者發現,狹窄的走廊兩邊是隔斷儲物間,沒有照明,沒有安全出口指示燈,沒有逃生路線圖和安全出口指示。
蘇勇告訴記者,大的問題還在后面——木質隔斷的儲物間里住了很多工人。
在一個分為里外兩間的儲物間里,外間的桌子上放著兩個電磁鍋,里間的桌子上放著三個電磁爐。在其他的隔間里,還有多個懸空拉線的插線板、電熱水壺、電視等家用電器。
這里沒有配備滅火器,住在這里怕不怕著火?一名50多歲的綠化工人告訴記者,“不擔心,沒事的。我們就是打工的,老板讓住哪兒就住哪兒”。
由于沒有明顯的安全出口標志,即便是對地下室十分熟悉的蘇勇,也沒有搞清楚哪個門通往地上或地下二層。
嘗試幾次后,蘇勇帶著記者到了地下二層——小區車庫。在地下二層的一個通道里,蘇勇指著一個壓力表對記者說,這是地下車庫消防噴淋系統的壓力表,指針指著“0”的刻度。壓力表下面的管子被人為鋸斷。
居民小區里,類似的火災隱患不時出現,甚至有引發火災的實例。
6月14日凌晨零時許,不少人已進入夢鄉時,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香頌國際小區一處緊鄰住戶的公共露臺突發火災。千鈞一發之際,對面路橋小區的居民用大聲呼喊的方式提醒。最終,消防員及時趕到撲滅大火,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發生火災的公共露臺位于香頌國際北棟一單元五樓。龍女士一家租住在緊鄰露臺的樓房里。事發時熟睡的她被一陣敲門聲吵醒。龍女士推測,火災可能是樓上有人扔煙頭或空調電路短路引起。
事發后,在香頌國際小區一處電梯旁張貼的通知上寫著,“由于昨天小區內業主把木頭等易燃物品堆放在外面的采光平臺,引起了火災”。
多措并舉提升防火安全意識
消防法總則第二條寫明,“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由此可見“防”的重要性。然而,不管是網絡問卷調查還是實地調查,都說明,公民防火意識與立法理念存在不小差距。
四川公安消防系統人士周寅告訴記者,消防員進行防火宣傳時,一些公民認為,消防是專業人員的事,與自己無關。還有一些居民認為在家里準備滅火器、急救包是不吉利的事情,這就像詛咒家里著火或發生意外一樣。
如何提升公民防火意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行政法學專家楊建順認為,安全宣傳和教育應根據居民掌握程度和情況適時調整項目安排,增加針對性。消防知識相對狹窄、技術掌握不夠全面,這兩方面都需要下功夫。單位經常進行消防演練可以提升居民的消防意識,同時,實操演練要和教材結合起來。讓公安消防部門參與教材的制定并參與試教,把演練和教材的宣講結合起來,注重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對于居民日常防火意識中普遍存在的事不關己、疏忽大意、輕信可以避免的心態,楊建順認為,安全管理領域有一個共識,“沒有危機意識是最大的危機”,應該增加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例的宣傳,銘記血的教訓。
因此提升公民生活中的防火習慣和意識,除了宣傳教育,也可以多采用鼓勵與獎勵相結合的方法。
消防安全在公民心中“重量”怎樣?
記者在網上發起問卷調查。在來自20個省市的164份有效答卷中,97.56%的受訪者認為,公民消防安全意識需要加強。
公民平時會關注身邊的消防安全嗎?他們又會關注哪些方面?記者設置一道多選題。65.85%的受訪者表示會觀察緊急出口、消防設施位置;32.32%的受訪者會留意消防設施是否配備到位,完好可用;29.88%的受訪者會注意有無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等;26.22%的受訪者會觀察是否有人在做可能導致火災的危險行為。
記者發現,164名受訪者中,在家中準備滅火器等消防器材的并不多,僅有18.9%;在164名受訪者中,130人為有車族,在車里準備了滅火器的比例為79.23%。
記者選取10個生活中常見的消防安全隱患設置為多選題,結果顯示,曾在樓道里放自行車或堆雜物的為29.88%;清明節掃墓時曾在路邊或山地焚香燒紙的為23.78%;夏天到了,打火機、香水曾放在車里的為20.73%;使用小太陽、電磁爐、電熱毯等大功率電器過程中曾忘記關閉、長時間離開的為13.41%;住處安裝防盜柵欄、防盜網,未留逃生出口的為12.2%;使用蠟燭、燃氣等明火時曾中途離開的有10.37%。
當發現火災隱患時,公民會怎么做?在164名受訪者中,34.76%的受訪者選擇“一定舉報”;49.39%的受訪者選擇“視嚴重程度、有沒有時間、與自己相關度而決定是否舉報”;15.85%的受訪者認為“不關我的事”“舉報也沒用”。
應對火災知識水平參差不齊
普通居民日常是否“儲備”足夠的消防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
問卷結果顯示,平時主動了解消防安全相關知識、法律法規的人數與不主動了解的人數比例分別為50.6%和49.39%,基本持平。
網絡問卷調查顯示,居民了解“炒菜鍋著火”如何處置的人數最多,達到88.41%;了解電器著火,窗簾、床單著火如何處置的人數均超過答卷人數的一半;問卷結果顯示,居民對人身著火、車輛著火和酒精著火處置方法不熟悉。
身處大火中的公民是否知道如何逃生?記者設置了多個場景。答卷統計顯示,公民對樓宇、電影院中發生火災的逃生方式最為清楚,知曉如何逃生的人數分別達到79.88%和49.39%。而林區、草場、人員聚集的大型露天活動場所發生火災時,知道如何逃生的居民均未達到30%。
什么情況下,違反消防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會引發刑事責任?僅有1.83%的受訪者完全了解,37.8%的受訪者完全不了解,60.37%的受訪者了解一部分。
生活中不乏漠視防火安全行為
得知記者想要走訪存在消防隱患的社區,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業主蘇勇對記者說,“來我們小區看看”。
蘇勇帶記者走進小區的一幢樓,沿樓梯向地下一層走去。地下一層散發著潮濕發霉的味道,很多地方沒有照明。
蘇勇告訴記者,地下一層是物業租給業主使用的隔斷儲藏間,總面積與地面上的建筑面積一致。記者發現,狹窄的走廊兩邊是隔斷儲物間,沒有照明,沒有安全出口指示燈,沒有逃生路線圖和安全出口指示。
蘇勇告訴記者,大的問題還在后面——木質隔斷的儲物間里住了很多工人。
在一個分為里外兩間的儲物間里,外間的桌子上放著兩個電磁鍋,里間的桌子上放著三個電磁爐。在其他的隔間里,還有多個懸空拉線的插線板、電熱水壺、電視等家用電器。
這里沒有配備滅火器,住在這里怕不怕著火?一名50多歲的綠化工人告訴記者,“不擔心,沒事的。我們就是打工的,老板讓住哪兒就住哪兒”。
由于沒有明顯的安全出口標志,即便是對地下室十分熟悉的蘇勇,也沒有搞清楚哪個門通往地上或地下二層。
嘗試幾次后,蘇勇帶著記者到了地下二層——小區車庫。在地下二層的一個通道里,蘇勇指著一個壓力表對記者說,這是地下車庫消防噴淋系統的壓力表,指針指著“0”的刻度。壓力表下面的管子被人為鋸斷。
居民小區里,類似的火災隱患不時出現,甚至有引發火災的實例。
6月14日凌晨零時許,不少人已進入夢鄉時,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香頌國際小區一處緊鄰住戶的公共露臺突發火災。千鈞一發之際,對面路橋小區的居民用大聲呼喊的方式提醒。最終,消防員及時趕到撲滅大火,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發生火災的公共露臺位于香頌國際北棟一單元五樓。龍女士一家租住在緊鄰露臺的樓房里。事發時熟睡的她被一陣敲門聲吵醒。龍女士推測,火災可能是樓上有人扔煙頭或空調電路短路引起。
事發后,在香頌國際小區一處電梯旁張貼的通知上寫著,“由于昨天小區內業主把木頭等易燃物品堆放在外面的采光平臺,引起了火災”。
多措并舉提升防火安全意識
消防法總則第二條寫明,“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由此可見“防”的重要性。然而,不管是網絡問卷調查還是實地調查,都說明,公民防火意識與立法理念存在不小差距。
四川公安消防系統人士周寅告訴記者,消防員進行防火宣傳時,一些公民認為,消防是專業人員的事,與自己無關。還有一些居民認為在家里準備滅火器、急救包是不吉利的事情,這就像詛咒家里著火或發生意外一樣。
如何提升公民防火意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行政法學專家楊建順認為,安全宣傳和教育應根據居民掌握程度和情況適時調整項目安排,增加針對性。消防知識相對狹窄、技術掌握不夠全面,這兩方面都需要下功夫。單位經常進行消防演練可以提升居民的消防意識,同時,實操演練要和教材結合起來。讓公安消防部門參與教材的制定并參與試教,把演練和教材的宣講結合起來,注重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對于居民日常防火意識中普遍存在的事不關己、疏忽大意、輕信可以避免的心態,楊建順認為,安全管理領域有一個共識,“沒有危機意識是最大的危機”,應該增加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例的宣傳,銘記血的教訓。
因此提升公民生活中的防火習慣和意識,除了宣傳教育,也可以多采用鼓勵與獎勵相結合的方法。